高中语文早读晚背素材积累:必修1-5知识点汇总。 语文贵在积累与应用,非一日之功,望大家能沉心学习,坚持不懈。天伦叙乐:指家庭中亲人团聚的快乐。(注意适用范围,只能是亲人之间,不可用于同学、朋友之中。)忸怩不安:忸怩: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不安:不安定,不安宁。胜之不武:在绝对优势的竞争条件中获得胜利,此胜利不公平,亦无可取之处。切齿拊心:怨恨至牙齿切磨,拍击胸膛。形容痛恨到了极点。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说话或行动虽然表面上另有名目,其真实意图却在于对某人某事进行威胁或攻击。长歌当哭:以放声歌咏代替哭泣,多指用诗文抒发胸中的悲愤。百折不回:无论受多少挫折都不退缩,形容意志坚强。也说百折不回。逆来顺受:对别人的欺负或无理的待遇采取忍受的态度。短小精悍:形容人身材矮小而精明强干;也形容文章、戏剧篇幅等短而有力。婆娑:盘旋和舞动的样子;枝叶扶疏的样子;眼泪下滴的样子。不假思索:不花时间考虑或思索马上作出反应,形容说话做事敏捷。惊天动地:形容声音特别响亮;也形容声势浩大或事业伟大。扭转乾坤:乾坤,指天地。扭转乾坤比喻将局面整个转变过来。通常是指由逆势转为顺势。乐天知命:相信宿命论的人认为自己的一切都由命运支配,于是安于自己的处境,没有任何忧虑。嫉恶如仇:也作 “疾恶如仇”。痛恨坏人坏事像痛恨仇敌一样。振振有词: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也作振振有辞。一挥而就:形容人才思敏捷,诗赋文章一动笔就写成:下笔千言,一挥而就。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刻舟求剑:楚国有个人过江时把剑掉在水里,他在船帮上剑落的地方刻上记号,等船停下,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结果自然找不到(见于《吕氏春秋·察今》)。比喻拘泥成例,不知道跟着情势的变化而改变看法或办法。狐假虎威: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吓跑百兽(见于《战国策·楚策一》),比喻倚仗别人的势力来欺压人。功德无量:原意是称颂一个人的功业甚巨,恩德甚大。现在常用来称道一个人做了有利于人的好事。火中取栗:一只猴子和一只猫看见炉火中烤着栗子,猴子叫猫去偷,猫用爪子从火中取出儿个栗子,自己脚上的毛被烧掉,栗子却都被猴子给吃了(见于法国拉·封登的寓言)。比喻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却上了大当,一无所得。也指冒险行事.使自己蒙受损失。世外桃源:晋代陶潜在《桃花源记》中描述了一个与世隔绝、没有战乱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后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得陇望蜀:东汉光武帝刘秀下命令给岑彭:“人吕:不知足,既平陇,复望岛。”叫他平定陇右(今甘肃一带)以后领兵南下,攻取回蜀(见于《后汉书·岑彭传》)。后来用“得陇塑蜀”比喻贪得无厌。晋侯、秦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春秋时诸侯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中国古代的君主分为皇帝和国王,从秦始皇开始,把原来每个人都能自称的“朕”用于皇帝的专称,除了皇帝之外其他人不能用。国王则不一样,古代中国的国王(主要是秦朝以前的国王和后来分封的诸侯国国王)不称“朕”,而是称“寡人”“孤”“不穀”等等。太子:古代储君称谓。商周时期天子及诸侯的嫡长子,称太子或世子。自秦朝开始,只有皇位的继承者,才能称太子或皇太子,而诸侯王或藩王的正式继承人只能称“世子”。封建社会的太子,其地位仅次于皇帝,并拥有类似于朝廷的东宫。至于金元小说中的“四太子兀术”,是误用,历史上没有此称谓。臣:最初指男性奴隶,跟女性的“妾”相对;后来成为君主时代官吏和百姓的统称。另外,“臣”又是表示谦卑的自称。中庶子:战国时掌管诸侯、卿大夫的庶子的教育的官,汉以后为太子属官。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乘,四匹马拉的车。将军:春秋时代以卿统军,故称卿为将军;一军之帅称将军。到战国时代始为正式官名,而卿仍称将军。自唐以后,上将军、大将军、将军,或为环卫官,或为武散官。宋、元、明三朝,多以将军为武散官;殿廷武士也称将军。明清两代,有战事出征,置大将军和将军,战争结束则免。清朝,将军为宗室爵号之一;驻防各地的军事长官称将军。诸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汉朝分王、侯二等。周制,诸侯名义上需服从王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以及出兵勤王等。汉朝时诸侯国由皇帝派相或长吏治理,王、侯仅食赋税。自刎:自割其颈,即自杀。自刎是中国古代武将绝望时最常使用的自杀报国的手段。宾客:春秋战国时多用称他国使者及贵族的门客、策士;东汉以后用以称依附世家豪族的人;官名,太子宾客的省称。祖:古代饯行时的仪式,即出行之前祭祀路神,引申为在半路上为别人设宴送别。诏:帝王的命令或文告。分为即位诏、遗诏、表诏、伏诏、密诏、手诏、口诏等。始于秦始皇,终于清朝,是一种命令文体。朝服:又称为“具服”,是古代在大祀、庆成、正旦、冬至、圣节及颁诏开读、进表、传制等重大典礼时使用的礼服。九宾:宾同“傧”;九宾是我国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引上殿。郡县:中国古代继宗法血缘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盛行于秦汉。郡县制是古代中央集权制在地方政权上的体现,它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箕踞:坐在地上,两脚张开,形状像箕。这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幸:宠爱,指封建君主对妻妾等的宠爱。封建时代称皇帝亲临也叫幸。跽:跪起,准备起身,膝尚在地上。跽,是受惊而耸身欲起的样子。这种动作因与跪的动作相似,因而也叫“长跪”。稽首:指古代跪拜礼。也是出家人所行的常礼,一般在见面时用。编年体:编年体是中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以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为经,按年、月、日来编撰、记述历史的一种方式,是编写历史最早也是最简便的方法。如《春秋》、《资治通鉴》等就是编年体史书。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能够更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从体裁的形式上看,纪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表的综合。始于汉代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国别体:国别体是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的一种文体。《国语》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一部分国记事的历史散文,起自西周穆王,讫于战国初年的鲁悼公,分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八国历史。五音:古代汉族音律。五声音阶就是按五度的相生顺序,从宫音开始到羽音,依次:宫、商、角、徵、羽。七音: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亚父:①尊敬仅次于对待父亲的人。②项羽尊谋士范增为“亚父”。仲父:①古代称父亲的大弟。②齐桓公尊辅佐其创立霸业的管仲为“仲父”。再拜:拜两次,古代隆重的礼节。拜,是古人常用的表示礼节的方式,就是行礼叩头。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拜礼。《周礼·春官·大祝》:“辨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褒拜,即报拜,再拜是也。涸辙之鲋:在干涸的车辙里的鲋鱼(鲫鱼)(见于《庄子·外物训。比喻处在困境中急待救援的人。揠苗助长:揠,拔起。把苗拔起,以帮助其生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因而误了事。信誓旦旦:信誓,表示真诚的誓言;旦旦,诚恳的样子。誓言诚恳可信。寿比南山:寿命像终南山一样长久。用于对老年人的祝颂(多跟“福如东海”连用;南山:指终南山,在陕西西安南)。《诗经·小雅》“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游目骋怀:游目,远眺;骋怀,放开胸怀,往远处想。纵展眼力,开畅胸怀。杯盘狼藉:杯盘等放得乱七八糟,形容宴饮后桌上凌乱的样子。刮目相见(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语出《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终南捷径:唐代卢藏用曾经隐居在京城长安附近的终南山,借此得到很大名声而做了大官(见于《新唐书·卢藏用传》)。后来用“终南捷径”借指求宫的最近便的门路,也泛指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束之高阁:把东西捆起来,放在高高的架子上面,指扔在一边,不去用它或管它。规行矩步:形容举动合乎规矩,毫不苟且。也比喻墨守成规,不知变通。潦草塞责:潦草,草率,不精密,不认真;塞,搪塞。形容做事敷衍了事,马马虎虎,不负责任。安之若素:对于危困境地或异常情况,一如平时,泰然处之。息息相关:息,呼吸时进出的气。呼吸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无济于事:济,补益,帮助。对于事情没有什么帮助;对于解决问题没有什么作用。汹涌澎湃:(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澎湃,大浪互相撞击。波涛奔腾冲击。形容声势浩大,不可阻挡。豁然开朗:豁然,开阔或通达。形容由狭窄昏暗变得开阔光亮;也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做深入研究。永垂不朽:(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坚韧不拔:拔,动摇;改变。形容信念坚定,意志顽强,不可动摇。中流砥柱:中流,河流中央;砥柱,黄河三门峡东的石山。比喻坚强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就像立在黄河激流中的砥柱山(在三门峡)一样。哗众取宠:哗,虚夸;宠,宠信。用言论行动迎合众人,以博得好感或拥护。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针线制作,没有缝儿,形容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严密,没有一点儿破绽。得陇望蜀:东汉光武帝刘秀下命令给岑彭:“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叫他平定陇右(今甘肃一带)以后领兵南下,攻取西蜀(见于《后汉书·岑彭传》)。后来用“得陇望蜀”比喻贪得无厌。火中取栗:一只猴子和一只猫看见炉火中烤着栗子,猴子叫猫去偷,猫用爪子从火中取出几个栗子,自己脚上的毛被烧掉,栗子却都被猴子给吃了。比喻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却上了大当,一无所得。也指冒险行事.使自己蒙受损失。前仆后继: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进老虎洞,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历艰险,就不能获得成功。釜(fǔ)底抽薪:比抽去锅底下的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望梅止渴:曹操带兵走到一个没有水的地方,士兵们渴得很,曹操骗他们说:“前面有很大的一片梅树林,梅子很多,又甜又酸。”士兵听了,都流出口水来,不再嚷渴(见于《世说新语·假谲》)。后来比喻用空想或假象安慰自己。“风”“雅”“颂”: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有15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歌。“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赋”“比”“兴”:是诗经主要的三种表现手法。“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我们常用的排比修辞方法。“比”,类比,相当于我们常用的比喻修辞方法。“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相当于我们常用的象征修辞方法。总角:古代少男少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指代少年时代。狁:猃狁。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绳墨:木匠画直线用的工具,俗称墨斗,比喻准绳、准则。流觞:把盛酒的杯浮在水面从上游放出,循曲水而下,流到谁的面前,谁就取来饮酒。伏惟: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某:古人作文起稿,写到自己的名字,往往只作“某”,或在“某”上冠姓,以后誊写时才把姓名写出。根据书稿编的文集,也常保留“某”的字样。东家:旧时称聘用、雇用自己的人或称租给自己土地的人,有时也泛指邻近人家。下九:古人以农历每月的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在汉代,每月十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青庐:用青布搭成的篷帐,行婚礼的地方,东汉至唐有这种风俗。癸丑:古人常用“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字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我国古代为了观测天象及日、月、五星的运行,选取二十八个星官作为观测时的标志,称为“二十八宿”。它又平均分为四组,每组七宿,与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和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龟蛇合称)等动物形象相配,称为“四象”。修禊事:禊,一种祭礼。古时以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三国魏以后用三月三日,不再用“巳”日。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庐冢:也作“庐墓”。指古人在服丧期间,于父母或师长的坟墓旁搭建的守护的房舍。“庐”,房屋;“冢”,坟墓。《说文解字》: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和考证字源的字书,简称《说文》,作者是东汉许慎。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酿酒始祖”,后代以“杜康”指代酒。便宜行事:经过特许,不必请示,根据实际情况或临时变化就斟酌处理。也说便宜从事。雕梁画栋:指房屋的华丽的彩绘装饰,常用来形容建筑物富丽堂皇。走投无路:无路可走,无处投奔,比喻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形容处境极端困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意思是山势又高又险,一个人把着关口,一万个人也打不进来。形容地势十分险要,易守难攻。门前冷落鞍马稀:无人光顾以致门庭冷落。常指人失势后无人攀附巴结,也形容店家生意清淡,无人光顾。江州司马:语出自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当时指白居易自己,现在引申为官位不高或失意的文人。五十步笑百步:战国时候,孟子跟梁惠王谈话,打了一个比方,有两个士兵从前线上败下来,一个退了五十步,另一个退了一百步。退了五十步的就讥笑退了一百步的,说他不中用。其实两个人都是在退却,只是跑得远近不同罢了(见于《孟子·梁惠王上》)。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或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讥笑别人。青出于蓝:《荀子·劝学》 “青,取之于蓝,而青子蓝。”蓝色从寥蓝提炼而成,但是颜色比寥蓝更深。后来用“青出于蓝”比喻学生胜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子,比喻做事情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也形容有恒心,有毅力。朝气蓬勃:朝气,早晨清新的空气,比喻进取、振作的精神状态。蓬勃,旺盛的样子,形容生气勃勃,充满旺盛的向上的活力。好大喜功:指不管条件是否许可,一心想做大事,立大功(多含贬义)。奄奄一息:仅存微弱的一口气。形容生命或事物已到了最后时刻。刨根究底:认真盘究查问,弄清根底原由。又作“盘根问底”。锦衣纨绔:锦衣,鲜艳华美的衣服;纨绔,古时富贵人家子弟所穿的细绢裤。指达官贵人的后代。饫甘餍肥:饫:饱食;餍:吃饱。饱食肥美的食品。形容生活优裕、奢侈。蓬牖茅椽:牖,窗子。椽,架设屋瓦的木条。蓬牖茅椽比喻屋舍简陋。绳床瓦灶:以绳为床,以瓦为灶。形容环境简陋,生活贫困。钟灵毓秀:指聚集天地灵气的美好自然环境产生优秀的人物(毓:养育)。钟鸣鼎食:敲着钟,列鼎而食,旧时形容富贵人家生活奢侈豪华。树倒猢狲散:比喻为首的人垮下来,随从的人无所依附也就随之而散(含贬义)。捉襟见肘: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顾此失彼,应付不过来。心劳日拙:心劳:费尽心机;日:逐日;拙:笨拙。现多指做坏事的人,虽然使尽坏心眼,到头来不但捞不到好处,处境反而一天比一天糟。三教九流:三教指儒教、佛教、道教,九流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泛指宗教、学术中各种流派或社会上各种行业。也用来泛称江湖上各种各样的人。也说九流三教。偷天换日:比喻暗中玩弄子法,改变重大事物的真相来欺骗别人。无独有偶:虽然罕见,但是不只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儿(多用于贬义)。庠序:庠、序,都是学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可以进授爵位之人。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明清时最高学府称国子监,入监读书的人称监(jiàn)生。国子监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教学人员为教授、博士、直进、助教等。孝廉:汉代选举官吏的两种科目。孝,孝悌之人。廉,清廉之士。后合称“孝廉”。历代因之。也指被推荐的士人。黎民:即“众民”“百姓”之意。也称“蒸黎”“黎元”等。黔首:战国时秦国及后来秦王朝对平民的贱称。黔,黑色。黔首,犹如黑头。据说秦尚黑色,当时平民皆用黑布包头,故名。布衣:即平民。古代平民穿麻布葛衣,故“布衣”成了平民的代称。巫医:以祈祷鬼神为人治病的人。古代巫和医不分。巫的职业以祝祷、占卜等为主,也用药物等为人治病。神明:①天地间神的总称。②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③人的精神。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须停顿处为读。六艺:①指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乐》已失传,这是沿用古代的说法。②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山西西南部。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而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山东: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作为一个地理区域的名称,最早始于战国时期,当时秦人称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区为“山东”,为一个地域性的泛称。有时“山东”也指太行山以东的地区。中原:中原最基本的意义是指黄河中下游一带地区,意为“天下至中的原野”,这一地区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在古代被华夏民族视为天下中心。四海:泛指天下,古以中国四境有海环绕,各按方位为“东海”“南海”“西海”和“北海”,但亦因时而异,说法不一。六合:①上下和东西南北四方,即天地四方,泛指天下或宇宙。②指结婚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都相适合。连衡:秦国采用的一种离间六国,使它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也作“连横”。合从:是六国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从,通“纵”。胡人:我国古代对北方边地及西域各民族的称呼。隋唐时也指中亚粟特人。汉以后泛指外国人。蛮夷:泛指华夏中原民族以南以东的少数民族。古代往往用蛮、夷、戎、狄、胡、越等来泛指四方异族。陶朱:春秋时期越国的范蠡,他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到陶(今山东定陶西北),自称陶朱公,他因善于经营生意而致富,所以后人常以“陶朱”为富人的代称。宗庙: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祖宗的庙宇。帝王的宗庙制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宗庙也是朝廷和国家政权的代称。七庙:历代帝王为维护宗法制度,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太祖庙居中,左三昭,右三穆。后以“七庙”为王朝的代称。风骚:①原指《诗》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借指诗文、文采。②体态俊俏美好,如《红楼梦》第三回:“身量苗条,体格风骚。”③也指人风流放荡。举案齐眉:汉代梁鸿的妻子孟光给丈夫送饭时,总是把端饭的托盘举得和眼眉一样高,以表示尊敬,后用来形容夫妻互敬互爱。苌弘化碧:苌弘是周朝的贤臣。传说他无罪被杀,他的血被蜀人藏起来,三年后变成了碧玉。碧,青绿色的美玉。望帝啼鹃:望帝,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的称号。相传他因水灾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中,死后化为杜鹃,日夜悲啼,直到吐血。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出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难以理解(名:说出)。莫明其妙。繁文缛节:烦琐而不必要的礼节,也泛指烦琐多余的事项。也说繁文缛礼。礼尚往来:在礼节上讲究有来有往。现也指你对我怎么样,我也对你怎么样。完璧归赵:战国时期赵国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要用十五座城池来换璧。赵王派蔺相如带着璧去换城。相如到秦国献了壁,见秦王没有诚意,不肯交出城池,就设法把璧弄回,派人送回赵国。后借指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本人。负荆请罪:战国时,廉颇和蔺相如同在赵国做官。蔺相如因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不服,想侮辱蔺相如。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利益,处处退让。后来廉颇知道了,感到很惭愧,就脱了上衣,背着荆条,向商相如请罪,请他责罚。后来用“负荆请罪”表示主动向对方承认错误,请求责罚。怒发冲冠:因怒而头发直竖,把帽子都顶起来了,形容非常愤怒。斧钺汤镬:指各种酷刑。斧钺,古代军中刑戮;汤镬,古代一种酷刑,把犯人投入滚水中煮死。逃之夭夭:《诗·周南·桃夭》有“桃之夭夭”一句,“桃”“逃”同音,借来说逃跑,是诙谐的说法。落井下石:见人落到井里,不但不救,反而往下扔石头。比喻乘人之危,加以陷害。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针线制作,没有缝儿,形容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严密,没有一点儿破绽。夸父逐日:形容人们征服自然的决心,也比喻不自量力。宫调:我国古代音乐以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为七声,以其中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调式。凡以宫声为主的调式称“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称“调”,合称“宫调”。九宾:由傧者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这是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舍人:随侍身边的亲近属官的通称。战国及汉初王公贵族都有舍人。有司: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官吏为“有司”。亲戚:在古代,“亲”表示的亲属关系比较广泛,儿女对父母可以称“亲”,父母对儿女也可以称“亲”。“戚”表示亲属关系时比“亲”疏远些,使用频率极低。汉代以后,“亲”主要表内亲,“戚”表外亲。“亲”与“戚”连用时,有时指父母兄弟等本宗同姓亲属,有时指内外亲属,包括本宗与外姻,即同姓本族与异姓外族姻亲。节:旄节,以竹为竿,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凭证)。战战兢兢: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安然无恙: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后泛指平平安安、没有受到任何损伤。迷途知返:迷途:迷失道路;返:回来。迷了路知道回来。比喻发觉自己犯了错误,知道改正。人杰地灵:人物杰出,山川有灵气。指杰出的人物出生或到过的地方成为名胜之区,也指杰出人物生于灵秀之地。钟鸣鼎食:敲着钟,列鼎而食,旧时形容富贵人家生活奢侈豪华。命途多舛(chuǎn):舛:不顺,不幸。命运充满不顺。指一生坎坷,屡受挫折。穷且益坚:穷:穷困;益:更加。处境越穷困,意志应当越坚定。东隅已逝,桑榆非晚:东隅:指日出处,表示早年。桑榆:指日落处,表示晚年。早年的时光消逝,如果珍惜时光,发愤图强,晚年并不晚。茕茕(qiónɡ)孑(jié)立,形影相吊:孤零零一人站在那里。身体和自己的影子相互慰问。形容孤单,无依无靠。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了,比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临近死亡。气息奄奄:呼吸极其微弱,快要断气的样子。比喻情况已到衰颓的地步。结草衔环:结草:把草结成绳子,搭救恩人;衔环:嘴里衔着玉环。旧时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咬文嚼字: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儿,也用来指对文字的使用反复推敲,十分讲究。锱铢必较:对很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要计较,原形容办事非常认真,一丝不苟,现多形容过于吝啬或气量小。也说锱铢必争、锱铢必计。点铁成金:神话故事中说仙人用手指头一点使铁变成金子,比喻把不好的或平凡的事物改变成很好的事物。不落言筌:筌,捕鱼的竹器。不在语言运用上留下用工的痕迹。数见不鲜:数:屡次;鲜:新杀的禽兽,引伸为新鲜。本指对于常来之客,就不宰杀禽兽招待。后指常常见到,并不新奇。空中楼阁:指海市屡楼,多用来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等。回肠荡气:形容文章、乐曲等十分动人。也说荡气回肠。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草草了事:草草:形容草率、马虎;了:办完,结束。草率地把事情结束了。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针线制作,没有缝儿,形容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严密,没有一点儿破绽。苦口婆心:劝说不辞烦劳,用心像老太太那样慈爱,形容怀着好心,再三恳切劝告。模棱两可:对事情不置可否,这样也行,那样也行,没有明确的态度或意见。见微知著:见到一点儿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迎刃而解:用刀劈竹子,劈开了口儿,下面的一段就迎着刀口自己裂开(语出《晋书·杜预传》)。比喻主要的问题解决了,其他有关的问题就可以很容易地得到解决。阳春白雪: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高雅的歌曲,后来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常跟“下里巴人”对举)。下里巴人:战国时代楚国的民间歌曲(下里即乡里,巴人指巴蜀的人民,表明做歌曲的人和地方),后来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常跟“阳春白雪”对举)。缘木求鱼:《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用那样的办法来追求那样的目的,就像爬到树上去找鱼一样。比喻方向、方法不对,一定达不到目的。石破天惊:唐代李贺《李凭箜篌引》诗:“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使人震惊,有不可名状的奇境。后多用来形容事情或文章议论新奇惊人。穿云裂石:(声音)穿过云层,震裂石头,形容乐器声或歌声高亢嘹亮。乳臭(xiù)未干:身上的奶腥气还没有完全退掉,形容人幼稚不懂事理(含讥讽意),有时用来表示对年轻人的轻蔑或不信任。大腹便便(pián pián):肚子肥大的样子(含贬义)。三径: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来,三径便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弱冠:指20岁,古代以20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年人。期功:古代丧服的名称。期,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孝廉:汉代以来推举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汉武帝开始令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但办法和名额不尽相同。郞中:尚书省的属官。郎中属员外级,就是分掌各司事务,其职位仅次于尚书、侍郎、丞相的高级官员。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秀才: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这里是优秀人才的意思,与后代科举的“秀才”含义不同。伏惟:古时下级对上级表示恭敬的用语,奏疏和书信里常用。表:是中国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是封建社会臣下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在古代,臣子写给君王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书”是书信、意见书的总称。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为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