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高考,应该多做题还是多看书?这些建议很重要!
临近高考,你复习得怎么样?备考的最后阶段,你是否有过以下焦虑:
我应该再多做一些题目吗?
题海战术是不是不适用于最后几天?
回归课本会不会更好一些?
现在还大量刷题,会不会影响心态?
最后几天,哪些题目更适合做?
今天,福妹就近期备考常见问题,来为大家分析:临近高考,应该多做题还是多看书?
@是个暴雪天:保持题感实在太重要了。
@独鸣孤掌:一天不做题真的会有生疏感。
@蓬蓬的Mojito:这么说吧,数理化一天不做题很容易就凉。
@糊底蚵仔煎:高考某种程度上就是考验谁对题目更熟悉,熟悉度源于做题量。
@Rebecca:临近大考,回归课本更重要。
@肥了个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话不是白说的。
@不更改,然后呢:任何题目,万变不离其宗,别把最基本的内容给忽视了。
@<Revivo>:看完书当然还是需要通过做题来检验成果。
@小胡你看:书要看,题也得做,没有捷径。
@篝火旁打盹:做题和看书本就不冲突,即使是学霸也不敢一条腿走路。
@一个朝南的工位:纯粹做题保证成绩下限,看书加做题才决定成绩上限。
从过来人所提的建议中不难发现,对于多做题和多看书这两种不同的做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但是我们不难发现,支持多做题的人并不完全反对看书,没有明确拒绝回归课本;而支持多看书的人也同样会考虑在看书之后通过适量做题来巩固所吸收的知识。
福妹认为:不可单一地选择多做题或者多看书,两者需要做到有机结合,从而达到学与练的平衡。
看书是为了回归课本,把课本上的相关概念、公式等知识点理解透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也是从本质上解释了看书过程中多投入时间反复学习对于知识掌握和理解的重要性。
至于做题,不同的同学对此也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同学专注于做难题,也有的同学只是机械而重复地做一些特别简单的题目。其实,这两种做法都是有所缺陷的。那么,应该如何做到合理地做题呢?接着往下看↓↓↓
题目做错是表象,其本质是对于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不到位。做错题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当你把错题做对了、吃透了,就能做到以后少出错误甚至不出错误。只有当你对知识的掌握足够深刻,高考顺利拿高分才能稳操胜券。
在认真审题的前提下,还要学会对做过的题进行反思。很多考生就是为了做题而做题,过分在乎所做题的数量、正确率,不进行反思,缺少对解题思路、解题技巧的总结和归纳,没有构建起自己的解题模式,这样的做法自然是不可取的。
做基础题其实就像是在为以后的万丈高楼打地基,如果无法做到地基打得足够牢固,那么万丈高楼都有随时倾覆崩塌的可能。所以,基础很重要。
高考对基础知识的考核占60%~70%。如果考生能把高考试卷中的基础题全部做对,最终得分不会低。不夸张地说,所有基础题的得分相加之后,总分完全足以够得到本科线。
首先我们要明确,难题、偏题是否适合所有人做?如果你的答案是“否”,那么请你从此刻开始,在最后几天的备考过程中果断舍弃难题。
在备考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尽可能保证自己在考试中多拿分,较为简单的基础题务必做到全对,稍有难度的中档题目务必争取拿下尽可能多的分数,难度最大的题目争取可以拿分。倘若难度较大的题目我们一分都拿不到,那就可以尽快舍弃了。考试的过程中,时间是固定的,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出错几率。与其把时间放在难题上,不如把时间更多地放在中低档题目的训练与巩固中。
首先,卷面整洁很重要。做到字体工整、卷面美观整洁一定不会错。高考阅卷老师每日需要翻阅许许多多的试卷,时间有限的情况下自然会更青睐卷面干净的试卷。
因此,这里也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做题过程中就要开始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落笔前务必先思考清楚:答题区域的布局、即将作答的内容细节等。
高考的考场上,每一分钟都是弥足珍贵的。并且,当下的氛围与平时相对较为轻松的做题环境完全不同。
所以,无论平时成绩出于什么水平的考生,都建议在最后几天的做题过程中尽量模拟出考场的环境和正式感。一方面,可以让自己清晰地把握每道题的作答时间;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自己提前适应考场严肃而安静的氛围。
在考试的过程中,应该保持怎样的心态才算是正常的呢?这个问题应该一分为二看待:
1.保持适度焦虑
适度焦虑,其实是有助于激发考生在考试过程中的状态的。如果考生精神散漫,或者情绪过于放松,大脑的活跃程度是会下降的,这样并不利于发挥出本该有的水平。
2.乐观看待,享受当下
高考可能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战役之一,但并不是决定你人生的一场战役。高考的最终结果,或许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每个人的工作与生活。然而,人生中值得期待的事情有很多,没有必要因为高考的失利就丧失了斗志,变得踌躇不前。在考试的过程中,尽可能保持乐观,面对作答难度较大的题目,不妨先尝试深呼吸,调整自己呼吸的频率,让自己原本有些许紧张的情绪得到缓和,然后再重新投入到做题的氛围中。
预祝各位高考生考试顺利,旗开得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