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591)87986605
当前位置:福建升学信息平台> 高考> 文章内容

收藏|央视9.2分的殿堂级素材,写进作文超加分!

最后更新时间:2022-06-02 10:56:46

“出门打仗缺钱咋办?急,在线等!”
“大唐‘北漂’的幸福生活”
“一个女权先锋的诞生”
“单亲妈妈育儿记”
......
《书简阅中国》
这道央视总台奉上的“文化大餐”
以独特的角度剖开历史切面
讲述了30封古人书信背后的故事



金句素材


1.凡于此世间之人,无一能避免死亡。历史佯装成巧合,他和你、我一样,来过、生活过,在这个世界上留下自己的痕迹。


2.这些普通人无碑无传,是大千世界真正的小人物。小人物的文字,却在冥冥之中成为自己的传奇,历史的注解。今天我们循着这些线索,触摸到了生活真切的纹理,谁又能说这些和你我一样的小人物不是在书写历史呢?


3.人间有情,亘古未变。两个人共同诠释的一生,有欢喜也有悲伤,有风雨也有阳光,是一封封书信,描绘出人间爱的模样。


4.遥远的距离,也无法阻止我们心意相通。不同的志向,也不影响我钦佩你的才华。再大的风浪,也无法阻止我去迎接你。人生路漫漫,有一个挚友,一个知己,不枉此生。


5.古往今来,大多数人都遵循约定俗成的规范,生活在既定的轨道上。但总有少数人,他们不同流俗,特立独行,他们用智慧之眼,勇敢之心,点燃了一个时代的光。



6.家风,是一个家族的脊梁,一个家族如果秉承正气,便是国之栋梁。正是这些栋梁之材,成为中华民族精神之塔的奠基石。时至今日,他们的精神,仍然熠熠生辉。


7.有国才有家,一个强大的国,其人民才会有尊严。中华民族历经磨难,却生生不息,正是因为这些前仆后继的脊梁,为中华之崛起一路奋战,至死不渝。


8.一封古老的书信,激活了2000多年前塞上的一段记忆,一抹温暖,一缕阳光。粟特人一无所有,又拥有整个世界,贯通东西,促成交流。


9.他们史无记载,但这些穿越时间的书信,将他们的人生如雕塑一般,凝固在人间。毫无修饰的语言,让历史不再抽象而苍凉,让时间开始善解人意。


10.从前的从前,车马很慢,道路很远,信上的人,也是心上的人。爱怜之意、别离之苦,从古至今并无不同。一纸薄薄书信,却可以道尽一生的相思。



11.人与人之间能成为好友,最重要的是了解彼此的天性,然后成全他。别因为自己爱华丽的帽子,就勉强别人戴。自己爱吃发馊的食物,就拿死耗子来喂鸟。


12.见识短的人,只能看到百年以内的事,或者更近,只看到自己。有远见的人,则可以超脱形骸之外,看透生死之间,达到历经劫难也淡然自若的境界。


13.有些思念,仅凭文字传递,有些深情,只有笔尖懂得。


14.20年同沉同遇的友谊,一生有幸遇到的知己,失去了他,像丢掉了自己。


15.晚明诞生了李贽,却不配拥有李贽。李贽的思想点亮了未来,可那个繁荣一时的明王朝却即将走到尽头。


人物素材



01


特立独行者联盟


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子之见尽短,又岂可乎?



每个时代,都有异类。他们的观点,大大超前于他们所处的时代。他们用自己的“叛逆”,撕破传统的禁锢,给时代注入一股清新的空气。要说明代最有个性的人,非李贽莫属。他嘲笑孔孟,讽刺先贤,以头皮痒为理由剪去古人最重视的长发,对“男尊女卑”更是深恶痛绝。李贽和女学生梅澹然的师徒关系,在当时社会上引起了一场大地震。明清时期,是对女性最为禁锢的历史时期。李贽在写给天下人的公开信中,据理力争,为女性谋求平等的权利和地位。那不羁的言谈,今天的男性看了恐怕都要惊叹。李贽刚烈的结局,也如带血的利刃,刺穿了那个时代最后一点虚伪。


夫溘云逝,骨铄魂销,帷殡而哭,不知死之久矣。岂能视息人世,复有所谓缘情靡丽之作耶?



没有母亲,既不会有诗人,也不会有英雄。在家庭的这个苗圃中,女性永远是无法替代的园丁。“她们”在言传身教中涵养质朴家风,在潜移默化中传递文明风尚,在润物无声中播撒道德种子。明末清初的女诗人顾若璞是一位独立女性。丈夫去世后,她选择独身,做了单亲妈妈。在为家计奔波的同时,她读书充实自己,做孩子们的导师。更与众不同的是,她还鼓励女子读书学习,关心时事。在她的带动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性文学团体——蕉园诗社成立。正是因为有顾若璞这样的女性,千年来严苛的社会规范被打破,女性有了赢得更多尊重和认可的机会。随着学问渐深,顾若璞不仅能教两个孩子学习,而且能作诗赋,写文章。到九十岁,还一直保持着学习的习惯。正是她的独立与坚韧,撑起了一个家族,也成就了自己传奇的一生。




02


我亦飘零久


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记不起,从前杯酒。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雪,周旋久。
泪痕莫滴牛衣透,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够?比似红颜多命薄,更不如今还有。只绝塞,苦寒难受,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置此札,君怀袖。


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宿昔齐名非忝窃,试看杜陵消瘦。曾不减,夜郎僝僽。薄命长辞知己别,问人生到此凄凉否?千万恨,从君剖。
兄生辛未吾丁丑,共些时,冰霜摧折,早衰蒲柳。词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魂相守。但愿得,河清人寿。归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传身后。言不尽,观顿首。




初识于江南,顾贞观谦和有礼,吴兆骞桀骜不驯,二人互相欣赏,结为知己。日后吴兆骞中举,不料该考有人徇私舞弊,顺治帝大怒,下令重新考核。复试刀枪林立,年轻气盛的吴兆骞看不惯,认为对清白之人是冒犯,有失公允。他交了白卷,被没收全部家产,流放宁古塔,付出了一生的代价。


路途漫漫,多少流放之人死在路上,而苦寒之地也是活不了多久的。顾贞观与吴兆骞相见,许下了救他回来的承诺。顾贞观一刻也没有忘记,顺治年间,他只做了低级官员,人微言轻,仍四处寻人相助。吴兆骞的旧友当时身居要职,却怕提这个顺治帝亲判的案件激怒皇帝,冷漠拒绝。


康熙年间,顾贞观经人举荐到纳兰明珠府上做教师,与纳兰性德互相欣赏。“兄生辛未吾丁丑,共此时,冰霜摧折,早衰蒲柳。诗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魂相守。但愿得,河清人寿!归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传身后。言不尽,观顿首。”纳兰性德读到了顾写给吴的信潸然泪下,在顾贞观的跪求下,最终答应伺机营救吴兆谦。


“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50岁的吴兆骞终于回来,顾贞观二十年前的承诺得以兑现。人生路漫漫,有一位挚友、一个知己,不枉此生。







经典时评


“让文物活起来”,让厚重的历史变轻,使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时下文化热点相契合。《书简阅中国》的破圈,获得豆瓣9.3的评分,不仅在于叙事主题上普遍的人性探微,更在于叙事手法上带着互联网气质的表达。简言之,文以载道、见字如面的人伦情感借助三维动画、演员的剧情表演、文史知识点的游戏化陈述等媒介化方式,转译成现代人熟悉的电视艺术语言。片头的驿马、鱼和雁的动画,萌化了的形象化用的是“鱼传尺素”“鸿雁传书”的历史典故;各集开头渺小的人在广袤的信纸空间上活动的设计,一大一小之间,传递着穿越历史的纵深感;尤其是对古代驿传、西汉边塞屯兵、唐代朋党之争的漫画版知识展示,运用了现代游戏或影视的时尚元素,是在现实语境下的重新表达,是典型的历史传承过程中的再思考、在表述、再转化。
——光明网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书简是我们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千百年来作为连接人际关系的纽带,它始终为人们所珍视。书简虽小,包罗万象。它的背后,勾连着两端人们的生活,维系着人间的亲情、爱情、友情,肩负着家庭教育的重任。古汉语中,许多美妙的形容都与书信有关。信里有情,“驿寄梅花,鱼传尺素”;信里有义,“平生意气今何在,把得家书泪似珠”。精心写作的书简,洋溢着个体情感,并超越艺术审美而成为独特的历史文献。尤其有些书信,对历史研究具有强大的补充作用。


纪录片《书简阅中国》第一集中,一众小人物用书简写下传奇,也给历史写下了注解。黑夫木牍,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实物家书,黑夫和惊写给兄长衷的信让我们见识了兄弟情深的同时,也从一个侧面知道了秦是如何缔造大一统的中国的;“巢寄他土,晓夜思乡”,一千多年前的唐代,一个叫赵义深的年轻人给远方的母亲捎去一封家书,这封信后来在新疆吐鲁番的阿斯塔那古墓出土,他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丝绸之路发展路上悲欢的一角。
不论大人物,还是小人物,他们把情深情浅、喜乐悲欢留在纸上,也把历史留在了世间。怀着对历史的敬意,《书简阅中国》采取平视视角解读这些书简。看人间词话,它通过对书简中人生百态的情景刻画,吸纳牵连出微观生活背后的历史背景,如此做法突破了历史文化纪录片一味对历史本体构建的窠臼,而是向细节深处探寻真相,寻找生活真切的纹理。它放弃了宏大叙事,而是在对个体生命关照的同时,紧紧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它通过白描般的质感引发了观众共鸣,打破疏离感,让观众在书信文化中行走与对话,从这里去往那里。从此时去往那时,发出“原来古人竟是如此”的慨叹。
——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