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去高校当辅导员,都得硕士甚至是博士起步?有发展前途吗?
去年,各大高校发布的招聘辅导员的通知,吸引了大批愿意从事学生工作的毕业生应聘,其中不乏顶尖名校的博士。如今去高校当辅导员,都得博士起步吗?有发展前途吗?
根据高校公布的招聘辅导员公告,我们发现,“双一流”大学对学历的要求普遍较高。同济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上海大学、河南大学、福州大学等均要求求职者具有研究生学历并获得博士学位,特别优秀的,硕士也可。有些“双一流”院校放宽了条件,应聘中国海洋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江南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的辅导员,“硕士”就行。
整理自各高校网站
相对来说,“非双一流”大学的门槛没那么高,“硕士及以上”是标配。西华大学、延安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高校明确规定应聘者要具备“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而从应聘成功者的履历来看,多数为硕士,博士较少。8月,大连民族大学公示的辅导员拟聘人员中,8人全部为硕士研究生。
其实,2017年,教育部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就提到,辅导员应“具备本科以上学历”,而如今只握有本科学历,根本无法达到高校的基本要求。
截图自《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
与高学历相对应的是可观的福利待遇。东南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的辅导员岗位均为事业编。华中农业大学规定取得博士学位的辅导员,首聘期内实行年薪制,标准不低于24万元/年,第二个聘期薪酬不低于第一个聘期。河南大学一次性为博士提供15万元安家费。同济大学提供房贴(讲师级别可享受房贴共计24万元);入职五年内可入住学校青年教师公寓(家庭在本市无住房者);解决子女入托、入学等问题。福州大学的待遇也很诱人:给予省内博士25万元安家补贴,省(境)外博士可享受每月2000元生活津贴(每半年发放一次,发5年)及住房补助(博士14万元,分5年发放)等待遇。
招来人才后,就要下功夫培养。
在这方面,各高校可是没少花心思、动真格。
不论是初入职场的“小白”,还是摸爬滚打几年的辅导员,高校都针对他们不同阶段的成长发展需求,实施了相应的发展计划。如,华侨大学开展“启航培训计划”“菁才培训计划”“领英培训计划”三大计划,北京中医药大学开展了“入职引航”“成长导航”“进阶护航”行动。
入职引航,即帮助辅导员在工作2年内,迅速融入职业环境,适应高强度工作压力挑战,明晰职业生涯规划目标。针对该阶段辅导员缺乏工作经验、职业目标不清晰、专业背景多元化等特点,北京中医药大学特聘具有丰富经验和深厚情怀的资深学生工作者担任“杏林青年辅导员导师”,切实发挥“传、帮、带”作用,为青年辅导员答疑解惑。
成长导航,即引导工作2年以上的辅导员探索职业发展路径,将职业兴趣逐步转变成志趣。针对该阶段辅导员具有一定学生工作经验,虽有职业兴趣与专长,但在工作成果转化、兴趣向志趣发展中缺乏专业化、个性化指导和团队力量支撑的实际,北京中医药大学创新性组建党团建设理论研究、学生工作方法与法律研究、大学生思政教育、学业指导、学生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思政教育、职业规划与创新能力培养等研究团队。
进阶护航,即对在辅导员岗位上工作5年以上或副处级及以上满3年的人员,加强榜样示范引领,帮助其进一步深化育人情怀、创新工作方法、培育教育教学特色、树牢终身学习理念。立足该阶段辅导员具有相对丰富的学生工作经验、职业发展路径多元化等特点,创新建设“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北京中医药大学通过开展学术继承、学术交流、中医药人才培养特色服务等,培养辅导员学科创新团队和人才梯队。充分发挥名师示范引领作用,形成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以师带徒、师徒传承”的专家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将“辅导员名师工作室”打造成中医药院校思政学科人才高地和人才培养的实践示范基地,带动全校学生思政教育与管理水平提升。
近年来,各大高校还不断优化完善辅导员专业学位攻读计划,加强培训交流。例如,东北林业大学实施了“能力提升计划”,支持辅导员在职攻读思政相关专业博士学位、参加访问学者项目和出国研修,提升职业能力。东华大学将辅导员攻读博士纳入师资培训规划和人才培养计划,实施“课题组长负责制”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工程。西南交通大学提供各类学习平台和资源供辅导员自学,鼓励辅导员攻读博士学位;在定期组织辅导员沙龙等活动基础上,每年组织辅导员分批次进行国内外高校调研、研修。
从招聘公告来看,高校早已为应聘者规划好了职业发展之路。
武汉大学为辅导员设计了良好的成长培养和职业发展规划,大力实施骨干研修培训、海外考察见习、进修深造、挂职锻炼等培养计划,畅通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管理职员职级、职务“三线晋升”渠道,具有博士学位的还可申请专任教师岗位选拔,并不断拓展多样化发展空间。
同济大学为辅导员提供的发展通道为:工作表现优秀者可选拔为学校管理干部的后备队伍,进行重点培养、跟踪管理。博士学历专职辅导员工作6年(两个聘期)后根据工作需要和个人特点,可调整工作岗位:鼓励博士研究生学历专职辅导员成长为优秀的思想政治工作专家型人才;也可选拔部分博士研究生学历专职辅导员培养成为校院管理干部;允许部分工作业绩突出、科研能力强的博士研究生学历专职辅导员根据工作需要申请评聘为专任教师。
华中农业大学的辅导员享有专任教师与党政管理干部双重身份,实行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管理职员职级、行政职务“三线晋升”渠道。取得博士学位的辅导员,首聘期满考核合格根据个人意愿,并经相关考核程序可选择转为相关学科专任教师,或从事党政管理工作,鼓励成为专家型管理干部。
从四年前教育部要求高校“落实专职辅导员职务职级‘双线’晋升要求,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到2020年提出“建立完善高校专职辅导员职业发展体系和专职辅导员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明确辅导员岗位晋升的条件、标准、名称和晋升的办法,不断提升辅导员的地位待遇和职业获得感”,可以看到,辅导员的职业发展通道已打通,晋升副教授、教授,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
2017年,甘肃农业大学启动职务评审工作,通过基本条件、履职情况、教育教学工作、业务知识考核、科研业绩等五部分考核及现场答辩,确定葛洪骏为该校第一位副教授级辅导员。
2019年,江苏大学一位在学工领域工作了21个年头的老辅导员正式享受正处级实职待遇。同一时间,该校还有8名一线辅导员享受副处级实职待遇。
2020年,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在学校中层干部调整中,将19位优秀辅导员提拔为中层副职(副处级)岗位,实现了“有为就有位”的工作导向。
2020年,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专职辅导员谭小雄成为该校首位“正教授”级辅导员,让辅导员看到了“晋升”的希望。
辅导员可以评上副教授、教授,职业发展的“天花板”取掉了,工作起来才会更有干劲、更有盼头,也更有助于辅导员队伍向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
高校只有畅通招聘、培养、晋升的良性发展渠道,才能保证辅导员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待遇有保障,发展有空间。唯有如此,辅导员才会更有奔头、更有归属感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