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护理行业日渐兴起!月薪8000多元
前不久,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紧缺人才培养,加强对以护理失能老年人为主的医疗护理员、养老护理员的培训。
“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近年来,多地综合施策推进养老服务人才供给,养老护理行业日渐兴起。
多措并举:提高待遇、扩大培训、以“赛”促“专”
统计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67亿,其中失能、部分失能老人约有4000万。社会对专职养老护理员的需求日益增长。
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出,“完善养老护理员薪酬待遇和社会保险政策”“拓宽人才培养途径”。各地近年来也针对养老护理行业陆续出台相关鼓励措施。
记者梳理各地推进养老服务人才供给政策发现,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提高待遇。记者了解到,目前部分省份已有政策支持,让养老护理员获得“真金白银”的实惠。“这两年待遇提高比较明显,现在每个月拿到手的工资加岗位津贴差不多有8000多元。”在北京一家养老机构从事护理工作的“90后”卢青说。
据了解,2021年起北京市养老服务行业首次将岗位津贴与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挂钩,专职从事养老护理服务且取得相关资质的养老护理员将享受每人每月500元至1500元的岗位奖励津贴。在广州,从事一线养老护理工作,且满5年、满10年的养老护理员,可分别得到5000元、20000元的岗位补贴。
二是扩大培训。拓展培训渠道,是满足不断增加的老年照护需求的有效途径之一。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河北省在养老护理人员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中,接受培训人员有4万余人次。
浙江省民政厅近期发布的《关于服务保障稳经济兜民生底线20条措施的通知》中明确提出,2022年内新增持证养老护理员6000名,通过加大培训力度、组织等级认定、落实岗位奖励等具体措施,引导更多人员从事养老护理工作。
三是以“赛”促“专”。2022年以来,国内多地通过举办养老服务技能大赛,促进养老护理职业技能教育发展,扩大养老护理行业社会影响,推进养老护理技术革新。仅今年8月,就有杭州市、西安市、铜川市、枣庄市等多地举办了养老护理职业技能竞赛。
浙江省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主任委员陈新宇表示,养老护理员是老年人生活的护卫者,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是提高养老服务质量的重要保障。通过赛学结合,以“赛”促“专”,可有效提升养老护理员的职业技能和整体素养,进一步推动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
变化显现:从业者多了,认同感高了
清晨,1997年出生的养老护理员徐淑洁开始了一天的工作,逐一为舟山市嵊泗县嵊山镇中心敬老院的老人们测量血压、叮嘱服药;对于一些部分失能老人,她还会为他们进行按摩和康复训练。
2021年5月开始,浙江探索“海岛支老”模式,由养老服务专业水平较好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五地结对15个舟山偏远海岛,进行养老协作;专业养老服务人员以3到6个月为一期上岛轮换,徐淑洁便是其中一员,也是截至目前海岛上最年轻的“支老”队员。
谈到为何会从事养老护理工作,徐淑洁说她学的是护理专业,毕业求职时虽然可以进普通医院,但了解到养老护理行业人员短缺、政府很重视行业队伍建设,觉得这个职业更有发展前景,就加入了。
“我喜欢跟爷爷奶奶们相处。他们相信你的话,会把你当家人一样看待。每次给他们按摩、换药,老人们都会不停地表示感谢,还拿出自己都舍不得吃的水果给我,让我很感动。”徐淑洁说。
浙江宁波茗山家护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良表示,近一两年在招人、用人时感受到明显变化:过去,从业者多为五六十岁的农村妇女,学历水平多为初中或中专;如今,一批专业化的年轻人开始进入这个行业,其中不少是大专、本科毕业生,知识结构更完整,学习能力更强,在平时工作中也能起到带动作用。
据了解,该养老服务机构有127名养老护理员,40岁以下的护理员约占35%,基本是中专以上学历。“除了从事一线养老护理工作,他们也能胜任公司的培训岗位,在内部培训其他人员,使团队技能更为专业、心态更年轻。”张良说。
2019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联合颁布《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19年版)》,将养老护理员的职业技能等级由4个增至5个,新增“一级/高级技师”等级;对申报条件进行调整,增加了技工学校、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大专及以上毕业生的申报条件,规定中职中专毕业生可直接申报四级/中级工。
“缩短了职业技能等级的晋升时间,打通了上升途径,通过一些比赛获奖还能享受地区的人才政策,在购房、子女入学等方面有倾斜,这些变化都让我有了更高的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也有了坚定走下去的信心。”卢青说。
让年轻人能走进来、留得住
近日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推进老龄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提到,我国患有慢性病老年人超过1.9亿,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约4000万。失能老年人对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等需求旺盛,但养老服务基础仍比较薄弱,老年医学人才、护理人员短缺。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多渠道拓展养老护理人员供给量,是解决“银发时代”养老关切的重要手段。
张良说,他所在的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护理员缺口长期存在,缺口在30%左右。虽然整体人员结构在往年轻化方向发展,但50岁以上的护理员仍是主力,希望骨干力量的平均年龄能逐步下降,专业技能水平能逐步上升。
嘉兴市一家养老院53岁的护理员陈珍玉说,希望社会能给予养老护理员群体更多关注,例如提供更好的权益保护、购买保险抵御个人疾病风险、给予更多的尊重等,让养老护理员能安心做好服务工作。
针对部分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毕业生进入养老服务行业就业意愿不强等问题,北京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建议,设立毕业生入职奖励,吸引和鼓励毕业生进入,提升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综合素质。
唐山市截瘫疗养院院长杨震生呼吁,扩大养老护理人才培养规模,提升培养质量,打开养老护理人员的成长晋升通道,使养老护理员成为有体面、有尊严的职业,使更多年轻人能走进来、留得住。
针对居家失能老人护理难题,北京、上海、武汉等地开展了“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增加上门护理服务供给。北京市近3年已培养近5千名医疗护理员,全市老年护理从业人员参加培训比例达93%。北京市基层卫生机构利用智慧医疗设备等多种形式为失能、高龄老年人提供日间护理、家庭病床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