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介绍
宁德师范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本科大学。学校前身是建于1958年的福安师范专科学校,1978年复办时更名为宁德师范专科学校,1994年3月更名为宁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0年3月18日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层次的 宁德师范学院,2014年获学士学位授予权,201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作评估,2017年设立二级医学院,2018年开始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018年获“福建省第一届省级文明校园”荣誉称号。 学校占地面积1111余亩设有东侨943、蕉城 两个校区,校舍建筑面积约33万平方米,图书馆藏纸质图书85万余册,电子图书93万多册,拥有cnki期刊数据库、springer外文数据库等中外电子 资源和畲族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馆藏和地方志及地情文献资料。 学校裸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1000余人,设11个二级学院,33个本科专业,涵盖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法学、医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8个学科门类,入选省级重点学科2个、应用型学科4个,应用型专业群3个,服务地方产业特色专业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公共基础课实验教学平台3个,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5个。近三学年,教师主持省级教改项目22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9项,其中“学习《摆脱贫困》构建知行合一的思想政治教育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荣获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畲族文化教育示范基地”“闽东红色文化教育研究基地”分别入选省级传统文化教育示范性基地和红色文化教育研究基地。学生社团“后山夜校”坚守志愿服务义务支教30多年 ,2018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学生社团,村官助理志愿服务团荣获“强国杯”2015年全国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一等奖。近五年学生参加省部级以上学科专业竞赛获奖900多项,其中或国家级奖项240多项。学生参加第十六届省运会大学生部田径比赛获体育组团体总分第2名、公体组团体总分第4名。毕业生年底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完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基本形成了一直数量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教师队伍中具有高级职称239人,博士、硕士学位352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2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全国优秀教师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名,中国青年科技奖1人,福建青年科技奖2人、省级教学名师5人,百千万人才工程省级人选4人、省引进台湾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1人,省引进高层次人才1人、“闽江学者”讲座教授3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0人,省高校杰出青年人才培养计划14人,宁德市优秀人才29人,被评为宁德市各类专家百余人。
学校坚持科研兴校,重视产学研结合,紧接地气。现有国家海洋局公共服务平台、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等省部级及以上的科技创新平台6个;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等市厅级平台6个。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9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50余项,横向科研项目70多项。获省级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社科规划奖等8项。拥有各类授权专利330余件,为地方企业开展技术攻关、专利转让20多项
学校坚持扎根闽东,与地方发展同频共振。与国家地方志指导小组、福建省方志委等合作成立了首家全国方志系统培训基地、收个地方志与地情文献人才培养专修班。与青拓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青拓产业学院,与三祥新材股份公司合作开设订单培养班。与上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福建分公司、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卓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品品香茶叶有限公司和福建省天湖茶业有限公司等建立多个校企合作项目,与地方政府及行业企业实现项目对接30多项。每年举办中小学教师岗前培训、学科带头人培训、少数民族电子商务、卫生专业技术资格等各类继续教育培训10000余人次。承办了首届全国青运会击剑比赛、第十六届省运会等多个赛事及后勤保障和志愿者服务。广泛开展教育精准扶贫、义务支教、义诊、顶岗实习等实践活动,积极为宁德市补齐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民生短板服务。
学校重视文化传承,开展了“闽东之光”校园文化工程建设,持续开展学习《摆脱贫困》进校园、红色经典诗词诵读大赛等文化艺术活动,形成了《习近平早期思想研究》《闽东畲族红色故事选》《四库全书闽东卷》等一批具有闽东特色的文化成果,组建了剪纸协会、茶艺协会等多个文化类学生社团以及“柘荣剪纸衍生品艺术实践工作坊”和闽东畲歌传承工作室“等文化类创新创业工作坊,有助于奖”闽东之光“传播开去。
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与德国比勒菲尔德中等企业应用技术大学、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等国外大学开展校际合作。与台湾屏东大学、义守大学合作开展师生交流,与义守大学、虎尾科技大学、侨光科技大学开展闽台合作办学。
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为地方发展服务,为学生成长服务”的办学宗旨,突出“地方性、师范性、应用性”的办学定位,致力于走产教融合内涵发展道路,朝着多科性应用型地方特色强校的目标而奋斗,在新时代新福建宁德建设中展现更大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