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

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

BaYin GuoLe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当前位置: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 院校介绍

院校介绍


学院占地面积3700亩,固定资产总值1亿多元,校舍建筑面积44000平方米。建有各类专业实验、实训室、语音室、现代化技术教育中心、校园网络管理中心、电子阅览室,各类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总值约1700多万元。




学院紧密围绕巴州石油石化、矿产、农副产品加工、棉花系列加工等五大支柱产业,设置了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机械电气工程学院、石油化工学院、人文经济学院、传媒学院、矿业工程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体育学院、生物工程系、纺织工程系、交通工程系、旅游系、基础课教学部共8院4系1部,开设了石油天然气开采、通讯技术、数控技术应用、热能与动力工程、选矿技术、汽车电子技术、冶金技术、电气自动化、畜牧兽医、园艺技术、食品加工技术等53个中职专业和30个高职专业,畜牧兽医是自治区重点扶持建设的特色专业,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自治区级重点建设课程。




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现有汉、蒙、维、回等七个民族的专任教师225人,其中本科学历者201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114人,“双师型”教师43人。学院现有经管系、农牧系、理工系、艺术系、教育科学系、计算机信息工程系、旅游经济系、培训部、技能鉴定所、附属中学等教学单位,开设中、高职学历教育专业近60个,计有会计电算化、市场营销、物业管理民航商务、计算机应用、旅游与外事服务、宾馆服务、机电一体化、幼师、汽车检测与修理、养殖、水利、园林、畜牧兽医、植物保护、石油钻井工程、电脑美术设计、生物技术等,各类在校生近1万人。




培养有实践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的中、高级实用型技术人才是巴音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突出教学的职业性、岗位性、针对性、实践性、灵活性,实现人才与市场的零距离是巴音学院永无止境的追求;“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巴音职业技术学院对教育的全新诠释。




为提升学院的办学效益,扩大高职教育的规模,学院加大了与国内外高校、与知名企业联合办学的力度。已与丹麦巴瑞专科学校、加拿大阿伯兹福特学院、俄罗斯卡尔梅克共和国、日本京都民际日本语学校等多家国外高校实现了联合办学,双方互派教师交流达10人次,已有5名学生赴丹麦留学;已与清华大学、新疆大学等20余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




为解决毕业生就业出路,学院积极走校企联合办学、订单教育之路,与香梨股份、新苇集团、四运集团、塔里木碳黑厂、罗布淖尔纺织集团等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与青岛建筑工程学院、深圳德菲集团等建立了永久性的学生实训基地;与巴州苇业集团、北京华学文化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塔中油田、乡都酒业等大中型企业达成了长期用人协议,为学生就业搭建平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3年,毕业生




就业率达到了84%。




成立仅仅两年多的巴音学院以敢为人先的魄力,在巴州事业单位率先推行人事制度改革——实行院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副院长聘任制、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教职工全员聘用上岗制;建立了“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有效激励,严格监督,竞争择优,充满活力”定额用人机制;打校徽破了干部身份终身制,实现了固定岗位和流动岗位相结合、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用人方式。与此相配套,学院制定了《内部工资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在收入分配上向一线教师、关键岗位、优秀人才倾斜,坚持以岗定薪、岗变薪变、按劳按绩取酬的原则。




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是于2002年2月26日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巴州唯一一所高等学府。学院现有汉、蒙、维、回等七个民族教职工528人,其中专任教师398人,其中本科学历者201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114人,“双师型”教师43人。在校学生4800余人。学院现有10个系部(经济管理系、生物工程系、机械电气工程系、艺术系、教育科学系、电子信息工程系、旅游经济系、石油化工工程系、矿产资源系和基础课教学部),共开设51个中职专业和25个高职专业。




学院经过五年的发展,现占地面积2700亩,资产总值近2亿,建有教学楼2栋、实训大楼1栋、远程教育中心1栋、行政楼1栋、学生宿舍楼6栋、学生餐厅2栋、教职工住宅楼3栋、车库1个、学生浴室1个,图书馆正在建设之中,累计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




学院现有教职工528人,其中专任教师210人,离退休教职工130人。在校学生4800余人。学院现有10个系部,共开设51个中职专业和23个高职专业。四年来,累计培养毕业生2500余人,开展社会各类成人和下岗职工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8000余人次,为我州的经济发展和新兴工业化建设做出了一定贡献。




学院自2004年2月搬迁至新校区后,始终以教育教学工作为中心,积极推进各类改革。学院实行“院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副院长聘任制,中层领导竞聘,教职工全员聘用”机制,已开展了九轮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工作,四轮教职工聘用工作,充分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目的;以工资分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制定了科学合理的薪酬分配制度,充分调动了教职工的积极性;以后勤社会化改革为着力点,加快后勤服务的市场化进程,学院后勤管理处目前已完全实现了后勤实体与学院行政管理分离,实行企业化管理;以教育教学改革为主体,围绕“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代高职教育教学体系”改革,以市场需求和变化为导向,科学合理地确定专业设置和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规格,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效益;在教育教学改革上,积极推行学分制和分层次教学,变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为以技能为中心、以岗位为中心和以职业资格标准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全面启动职业资格直通车试点工作,积极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把职业资格标准与现行教学计划有机地结合;同时,大力实施“订单教育”,积极与校外各企业联系,广泛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锻炼搭建平台,我院毕业生就业率形势良好,就业率达到95%以上;学院始终以招生工作为龙头,不断扩大办学规模,2003年学院招收中高职新生900余人,2004年,招收新生2000人,2005年招收新生2500余人,目前学院中高职在校生人数达到4800人,有力地促进了学院办学规模的扩大,为进一步实现学院的跨越式快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院成立以来,就加强与国内、国外各知名职业院校的联系。2003年,学院与日本京都民际日本语学校、丹麦巴瑞专科学校、加拿大阿伯兹福特学院、俄罗期卡尔梅克共和国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2004年,又与俄联邦卡尔梅克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双方建立长期合作办学关系。




2005年,学院与河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通过洽谈,初步达成了合作意向。双方联合开办专业学科、定期进行校际竞赛和交流等,在人才培养、队伍与学科建设、建立就业基地、科学研究、管理干部交流等领域共同合作研究,双方共享合作研究成果,充分发挥两地的资源优势,实现优势互补。




2006年4月,学院与吉尔吉斯共和国签订了合作意向书,双方在科研、教学等方面达成共识。10月,学院首次招收了吉尔吉斯共和国30名留学生来我院学习汉语,双方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2007年,学院将要迎接国家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的评估验收,为保证我院能顺利通过评估验收,我们将继续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职业教育办学之路,继续深化各项改革,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培训力度,为巴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巴州的经济建设服务,把学院真正建设成为在疆内同类学校中有一定代表性、在当地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职业院校。